红木家具的灵魂是什么

  中国木雕艺术源远流长,从商代开始木雕技术已经开始广泛的运用到家具制作了,红木家具将木雕推到顶峰是在明清时期,让木雕成了家具最重要的装饰手段。清式红木家具非常注重图案、纹饰,很多精美的图案纹饰都需要手工雕刻而成。雕刻就是清式红木家具的灵魂,也是清式家具的“标志”。


  不同的雕刻手法就能呈现出不同的感觉,家具的雕刻手法有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留底雕刻跟无底雕刻。

  1.透雕,即将花板底子镂空的一种工艺手法,它通常只雕刻器物的外表面。因为受到木雕的影响,雕刻时把弟子镂空可以产生一种穿越木质的视觉感受透。明式椅具中,靠背椅独板上常锼出各类形状 的透光,在光束之中展现变化,又不失简洁的主观迫求。从这一点上讲,透雕可谓一石二鸟。

  2.圆雕,是一种完全立体的雕刻,前、后、左、右四面都要雕刻出具体的形象来。这种雕刻艺术具有一种三维空间艺术感,雕刻内容以人物、动物、植为主,主雕刻题以吉祥为主。

  3.透空双面雕,即两面都雕刻的透空雕。可供人们两面独自观赏,类似苏州的“双面绣”。这种工艺需要艺匠们具有高超的智慧与巧妙的构思。

  透空双面雕的工艺一般用于条案档板、门窗板、隔扇、衣架等两面都可以看的家具。一般分为两类:正反图案相同,只不过一正一反而已;正反图案相异,这种透空双面雕具欣赏价值极高,即便整件家具散架了,其雕刻版也可作为单独艺术品珍藏、陈列。

  留底雕刻--不去底镂空的雕刻,这个工艺也被称为“着地雕”,它包括线刻、阴雕、浮雕,是古代家具主要装饰的工艺之一。

  1.线刻,亦称“线雕”,是用刻刀直接在木料上刻画出纹饰图案。它是以线条为主,特点是流畅自如,清晰明快的特点。古典家其中并不常用,只是偶一为之,主要是用来装点某一局部,大面积使用者更是十分罕见。

  2.浮雕,是家具雕刻装饰的主要技法之一,有深浅之分,浅浮雕是将所浮凸的雕体一般不到立体雕的二分之一,比较接近线条雕刻,纹饰突起,轮廓明显,具有清逸雅静的装饰感。深浮雕则是一种多层次、多深度浮凸高度的雕刻,它以刀代笔,如同描绘,有一种流动的线条感,它不象浅浮雕那样,而更象一种雕塑,追求的是形象的逼真性与完整性,给人一种温文尔雅之感。另外,深浮雕的底面不象浅浮雕那样被处理成“平地”,经常要处理成“锦地”,即在底面还要进行再雕饰。

  不论浅浮雕还是深浮雕对材料的客观条件要求很严,深浮雕的要求则更严些。韧性是第一要求,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才能在高起浮雕时能耐住使用时的善意冲击,所以深浮雕的家具大都是硬木家具。其次是适应性,这个概念较为宽泛,比如材质的横向定刀有无可能,雕刻着的打磨是否容易,材质的纹理与雕刻是否冲突等等。

  3.阴雕,又称“沉雕”。系指凹下去雕刻的一种手法,正好与浮雕相反。这种雕刻技法常常要在经过上色髹漆后的器物上施工,这样所刻出来的器物能产生一种漆色与木色反差较大近似中国画的艺术效果,富有意味。其雕刻内容大多为梅、兰、竹、菊之类的花卉,也有诗词、吉祥语之类的文字。